金属缺陷修补机等铸造行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,大型铸件、关键基础件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获得重大突破,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;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,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;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,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,为能源、电力、钢铁、船舶、轨道交通、机床、航空航天及汽车等国家支柱性产业提供大型、高端关键铸件;充分发挥产、学、研联合优势,倡导创建产业战略联盟,攻克关键技术难点,提升自主研发能力,进一步提高了国产化水平。 同时,铸造又是能耗和污染相对较高的行业,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,因此应加快推进应用高效、节能、环保的先进技术和设备,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,降低消耗,减少排放,培育出一批不同类型的绿色试点企业,推介成功的理念、模式,发挥示范、引领作用,早日实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。 另外需强调的是,长期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“重冷轻热”、重主机产品而轻零部件及基础制造工艺的突出问题。目前在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18个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中,大部分产品的关键机械基础零部件、元器件及关键特种材料仍多依靠国外进口。 我国铸造业步入全面、快速发展期。但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成长,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露:企业规模小,产业集中度低,产品结构不合理,自主创新能力弱,装备和工艺落后,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国际知名品牌,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、低端状态短期内还难以改变,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污染、低效率、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方式凸显,产业基础依然脆弱。因此,“十二五”时期,要按新型工业化的要求,加快发展方式转变,将粗放发展模式转向节约、集约发展模式,加大技术改造、自主创新、淘汰落后、兼并重组的力度,加快推进金属缺陷修补机等铸造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。